其他
你知道福州有个“锅边节”吗?吃货们快来看看……
锅
边
节
一样米养百样人,而福州人将米变成了锅边。作为传统的福州小吃,对于榕城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,也是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。以其命名的“锅边节”不仅是美食节更蕴含着深厚的民俗底蕴。
在说“锅边节”之前
我们先来了解
什么是锅边
锅边糊简称鼎边糊,是福州的大众小吃。锅边糊始于何时,无从查考。有说古时有一家主妇磨了米浆准备蒸九重粿,临时来了客人,家里煮的饭不够吃,主妇灵机一动,在烧着菜的锅边绕烙米浆,既做菜又当饭,客人吃得甚满意,赞扬一番。不久这种吃法在福州传开,各家争相仿效,时久成俗,如今几乎所有福州小食店都经营锅边糊,几乎所在家庭主妇都会做锅边糊,几乎所有福州人都吃过锅边糊。
普通的粳米浸一浸,放入水磨磨成米浆,要不稠不稀。大铁锅用油桶撑起,底下的柴火被烧得红彤彤,这种方式用来煮锅边,真是尤其难得一见!烧旺柴火煮开高汤,老板熟练地舀起一碗锅边浆,绕着锅转上一圈,锅边浆就“烙”在了锅上,盖上锅盖,等紫菜虾米汤底沸腾了,再将锅边铲进汤中,汤里的佐料仅有紫菜和虾米,出锅前再撒上一把清香的芹菜花!一定要把米浆磨得很细,大火烘出的锅边糊薄而不烂非常Q弹,没有米浆的黏腻味,用来唤醒沉睡的味蕾再适合不过啦!
“锅边节”是福州闽侯县尚干镇特有的民俗,特指: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到二十七,闽侯县尚干镇13个村20房林氏后人轮流举行祭奠和感恩先祖的活动,当地人称为“排暝”。“排暝”的顺序是固定的,自古至今,外出的尚干人,只要报出正月第几天“排暝”,就知道他是第几房的了。
轮到“排暝”的村子从早晨开始,家家户户架起大铁锅煮锅边给街坊邻居和客人吃。
闽侯尚干锅边节由来已久,有600—700年历史,是感恩先祖、意在团圆的乡村习俗。
每年正月十二到二十七,尚干13个村20房林氏后人,会连续13天举行祭奠和感恩先祖活动,当地人称“排暝”。轮到“排暝”的那个村,每家每户都会煮锅边互相分享,来表达团圆团结的意思。
为什么从农历正月十二开始呢?因为这一天,是尚干的恩人义姑的忌辰日,每年这一天都会有数千人集聚祠堂祭祖“排暝”。
“排暝”这天煮的锅边也很有讲究:用黄蚬子(妞央)和水鸭母熬制高汤,加入小肠、鱿鱼、肥瘦相间的猪肉等上好材料,汤味醇美,吃起来鲜香可口。
锅边节又怎么能少了油饼,用韭菜猪肉为馅,以米浆豆粉为皮,炸得金灿灿酥脆脆!就着热腾腾的锅边吃,香酥还不上火。
锅边有多美味
来看大家的评价
↓↓↓
尚干锅边节
还在继续中
眼看就周末了
有兴趣的小伙伴
可以去看看
内容综合自 海峡都市报 百度百科 闽声传媒
编辑:林少斌
监制:林敏勇 刘必泳
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?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!
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 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 |
苹果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|
安卓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|